麻疹吃蜜饯没有治疗作用。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病期间的应对措施主要从一般护理、对症治疗、隔离防护等方面着手。
1. 一般护理:
休息:保证患儿绝对卧床休息,直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室内要保持安静、空气新鲜、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拭皮肤,但要避免擦破皮肤,防止继发感染。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勤剪指甲,防止患儿搔抓皮肤引起破损。
眼部护理:麻疹患儿常有眼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可用生理盐水或 2%硼酸溶液清洗双眼,每天 3 - 4 次,以保持眼部清洁,预防眼部感染。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年龄较小的患儿可以用棉花蘸温水擦拭口腔。
2. 对症治疗:
发热:如果体温不超过 38.5℃,一般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湿毛巾敷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若体温超过 38.5℃,可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退热剂,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要注意避免过量用药导致体温骤降。
咳嗽:若咳嗽症状较轻,可通过多喝温水缓解。若咳嗽剧烈影响休息和睡眠,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
并发症治疗:麻疹可能会引发肺炎、喉炎、脑炎等并发症,一旦出现相应症状,如呼吸急促、声音嘶哑、抽搐等,应立即就医,针对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
3. 隔离防护:
隔离患儿:麻疹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患儿确诊后应立即隔离,隔离至出疹后 5 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延长至出疹后 10 天。避免与其他未患过麻疹且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儿童接触,防止疾病传播。
消毒措施:患儿居住的房间要经常开窗通风,对患儿的衣物、玩具、餐具等用品要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煮沸、暴晒等方法。接触患儿前后,家长要注意洗手,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麻疹的治疗和恢复需要科学规范的护理和治疗措施,蜜饯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患病期间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治疗,若病情有变化或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