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检查对于明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可从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面着手。
1. 体格检查:
视诊:医生首先会观察患者的腰部外观,查看是否有脊柱侧弯、腰部肌肉有无萎缩等情况。脊柱侧弯可能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导致腰部肌肉力量不平衡引起;而长期患病导致肌肉失用,可能会出现腰部肌肉萎缩现象。
触诊:通过触摸患者腰部,确定疼痛的具体部位、范围以及压痛程度。腰椎间盘突出的压痛点通常位于棘突旁,且疼痛可能向臀部、下肢放射。同时,医生还会检查腰部肌肉的紧张度,判断肌肉是否因疼痛而处于紧张痉挛状态。
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等。直腿抬高试验是让患者仰卧,伸直下肢并缓慢抬高,若在60°以内即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提示可能存在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加强试验是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基础上,将踝关节背伸,若疼痛加剧,则进一步支持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股神经牵拉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腰2、3、4神经根是否受压,对于判断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
2.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虽然X线不能直接显示椎间盘的情况,但可以观察腰椎的骨质结构,如椎间隙是否变窄、椎体边缘有无骨质增生等间接征象。椎间隙变窄可能提示椎间盘退变、突出;骨质增生则可能与腰椎长期受力不均、退变有关。此外,X线还能帮助医生排除腰椎的其他骨质病变,如骨折、结核等。
CT检查:CT扫描能够清晰地显示腰椎的骨骼结构和软组织层次,对于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方向以及对神经根和脊髓的压迫程度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于一些钙化的椎间盘突出,CT检查能更准确地判断钙化的位置和范围,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MRI检查:MRI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最为敏感和准确的方法。它可以多平面成像,全面观察腰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结构的形态和病变情况。不仅能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方向以及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程度,还能发现一些其他检查难以发现的软组织病变,如脊髓损伤、脊髓空洞症等。对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的检查需要多种方法相互结合,综合判断。当出现腰部疼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以便准确诊断并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