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主治: 涩肠、止血、生肌、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赤石脂 chishizhi
红高岭、赤石土、赤符、吃油脂、红土。
Halloysitum Rubrum。
来源于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族多水高岭石Halloysite的矿石。
晶体结构属单斜品系隐品质,个体为片状或卷曲呈管状(一般外径0.04~0.19μm,内径0.02~0.1μm),集合体致密块状、土状、粉末状或呈瓷状及各种胶凝体外观;纯净的白色,土状或瓷状、蜡状光泽,硬度1~2.5,相对密度2.O~2.6(冈吸附水及层间水含量而异)。其离子前交换能力也发生于颗粒边缘,因粒度更小而比高岭石交换能力强,但低于蒙脱石或蛭石(后两者兼有结构单元层间离子交换能力)。干燥时吸水,加水后可塑性弱,裂成棱角碎块;黏舌与否与集合体致密程度、细腻程度(结构、构造)有关,即取决于粒度、杂质分散状态及均匀性、孔隙度等。
主产于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湖北、福建、广东等地。
全年均可采挖。挖出后选择红色滑腻如脂的块状体,除去杂石和泥土。
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花纹。质软,易碎,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吸水性强。具黏土气,味淡,嚼之无沙粒感。
性温,味甘、酸、涩。归大肠经、胃经。
涩肠、止血、生肌、敛疮。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敛肺涩肠药。
用量9~12克,煎服,打碎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用治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疮疡不敛、湿疹脓水浸淫。不宜与肉桂同用。
赤石脂可吸收消化道内有毒物质及食物异常发酵的产物,对发炎的胃肠黏膜有局部保护作用;可吸附创面的磷,配合绿豆汤治疗家兔黄磷烧伤,可降低血磷,促进尿磷排泄。
主含水化硅酸铝;尚含相当多的氧化铁、三氧化二铝和二氧化硅,以及钛、镍、锶、钡等微量元素。
有湿热积滞者禁服,孕妇慎服。不宜与肉桂同用。
①治妇人崩中不止:用赤石脂为末。酒调下。(《普济方》)
②治烫火伤:赤石脂、寒水石、大黄等分,为末,以新汲水调涂。大去赤烂热痛。(《卫生易简方》)
③治下部冷及脐下小腹痛不可忍:赤石脂、干姜各十两。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空心饮下,日三服。(《普济方》)
④治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鞭,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此利在下:焦赤石脂一斤(碎),太乙禹余粮一斤(碎)。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伤寒论》赤石脂禹余粮汤)
⑤治卒发痈疮:赤石脂,以寒水石和,涂痈上。(《武威汉代医简》)
⑥治反胃病,吐后令永瘥:赤石脂一升,上捣为罗研,以蜜和丸,如梧桐大,每于空服,以生姜汤下十丸,加至二十丸。(《圣惠方》赤石脂丸)
⑦治小便不禁:牡蛎三两,赤石脂三两(捣碎)。上同研匀,酒煮面和丸如梧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盐汤送下。(《普济方》牡蛎散)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21931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经营性-2022-0009
食品经营许可证:JY11117043237242
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京平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0177号
高新技术企业证书:GR202211002497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2021009137号 Copyright ©2022 xgys.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