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我国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为0.11~1.66%,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青光眼临床可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虹视(看灯时周围有红绿圈)、眼胀、眼痛、头痛、眼红、视野范围逐渐缩小、夜盲甚至失明等;部分患者早期可无症状。青光眼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及手术治疗。青光眼进展到晚期可致盲,是全世界首要不可逆性致盲原因,可以通过早期治疗预防青光眼盲。
原发性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继发性青光眼是由于眼部疾病或者某些全身疾病引起眼压升高导致。部分由于先天发育异常引起。
部分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典型,如眼酸、眼胀、用眼易疲劳等,常在眼科检查时无意中发现。部分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虹视(看灯时周围有红绿圈)、眼胀、眼痛、头痛、眼红、视野范围逐渐缩小等。
青光眼常合并角膜、前房、虹膜、房角、视乳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改变及视野改变,如果医生怀疑有青光眼,可能要做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前房角镜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视野检查、眼底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等。眼压测量青光眼患者常合并病理性高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观察角膜水肿、前房深浅、瞳孔活动等情况。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镜可清晰观察房角图像。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UBM可以反映活体状态下整个眼前节的情况,如前房的深浅、房角的开放程度、虹膜的形态和位置等。视野检查判断视野有无缺损,高眼压症发展为青光眼时可出现视野缺损。眼底照相观察眼底视盘形态及杯盘比有无异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分析患者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及黄斑区厚度。
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本病。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虹视(看灯时周围有红绿圈)、眼胀、眼痛、头痛、眼红、视野范围逐渐缩小等症状。病理性高眼压或者眼压正常,合并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及青光眼性视野改变。
急性青光眼需要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及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等鉴别。慢性青光眼需要与先天性大视杯及单纯视神经萎缩等鉴别。
降眼压是青光眼患者减轻视神经损害最有效的办法,可通过药物激光及手术治疗达到降眼压的效果。药物治疗由于药物治疗相对安全,为降眼压的首选治疗方式。常用眼药水:盐酸卡替洛尔、毛果芸香碱、溴莫尼定、贝美前列素、布林佐胺等。口服药:醋甲唑胺等。所有降眼压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应该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青光眼的药物治疗是终身性的,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药物疗效是否稳定,必要时需要更换或增加药物种类。激光治疗在沟通前后房方面,引流房水、减少房水生成、再塑房角等有一定作用。手术治疗通过防止房角阻塞、引流房水及减少房水生成以达到降眼压的目的。
青光眼若眼压控制不当或治疗不及时,可出现不可逆性视神经损伤,严重者可致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