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尾部藏毛窦是指发生于骶尾部含有毛发的窦道或囊肿。骶尾部藏毛窦好发于20~30岁青年男性群体,肥胖及多毛体质者更易发。骶尾部藏毛窦的主要病因为先天因素、久坐、肥胖、骶尾部外伤史等。骶尾部藏毛窦典型症状即骶尾部急性浅表脓肿,破溃后为一窦道,反复破溃,经久难愈。囊肿内常含毛发,伴肉芽组织。骶尾部藏毛窦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窦道经久不愈可能癌变。骶尾部藏毛窦大部分患者经切除手术治疗后伤口可彻底愈合,虽然时间稍长,但预后一般较好。
主要病因为先天因素、久坐、肥胖、骶尾部外伤史等,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假说:先天性原因:认为藏毛窦的发生与发育密切相关,由于相关部位髓管残留物或骶尾部中央缝畸形发育导致皮肤内涵物形成囊肿,之中的毛发被解释为内陷的上皮存在毛囊。后天性原因:认为藏毛窦的发生是由于损伤、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走路、久坐等使骶尾部摩擦,臀中裂之间的毛发刺入局部皮肤,臀间裂有负吸引作用,可使脱落的毛发向皮下穿透,穿入皮肤,形成短管道,短管道进一步皮化,产生吸力,使毛发聚集于皮下脂肪内,于是皮下异物形成,一旦局部感染发生,便发病形成囊肿。
骶尾部藏毛窦的典型症状即骶尾部急性浅表脓肿,破溃后为一窦道,反复破溃,经久难愈。囊肿内常含毛发,伴肉芽组织。骶尾部藏毛窦发生感染以前,患者症状不明显或仅感觉骶尾部皮肤增厚或发硬,轻微胀痛或不适。典型症状是在骶尾部出现一个表浅脓肿,局部可伴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自行破溃或被手术切开,流出少许脓液,少数引流口可以完全闭合,但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或经常流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诊断骶尾部藏毛窦,主要依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超声检查。体格检查检查的目的是了解损伤的部位和程度,可初步判断病情。影像学检查和超声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进一步帮助藏毛窦的诊断及鉴别诊断。造影可了解藏毛窦的范围、深度及走向。X线检查可鉴别骨质破坏性疾病(结核)及骶尾部畸胎瘤;腔内超声可鉴别诊断骶尾部藏毛窦和肛瘘。
医生诊断骶尾部藏毛窦,主要依据病史、典型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和超声检查。有久坐、肥胖、骶尾部外伤史。典型症状即骶尾部急性浅表脓肿,破溃后为一窦道,反复破溃,经久难愈。囊肿内常含毛发,伴肉芽组织。探针检查可探入3~4cm,有的可探入更深,远端为盲端,不与直肠相通。造影可了解藏毛窦的范围、深度及走向。X线检查可鉴别骨质破坏性疾病(结核)及骶尾部畸胎瘤。腔内超声可鉴别诊断骶尾部藏毛窦和肛瘘。
骶尾部藏毛窦需与骨质破坏性疾病(结核)、骶尾部畸胎瘤、肛瘘等疾病鉴别。仅通过症状表现不易区别,需到医院就诊,请医生检查和诊断。医生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诊断。
骶尾部藏毛窦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以手术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起到辅助作用。非手术治疗抗感染治疗只能控制症状,复发率极高,一般只用于手术的辅助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如发生再现脓肿,应进一步行手术治疗。生肌类药物多是用于术后辅助换药治疗。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手术治疗是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灶位置、范围、切口大小等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最终目的是完整切除病灶,早期创面愈合。窦道切除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
骶尾部藏毛窦经常反复发作,文献报道有个别癌变的倾向。但大部分患者经切除手术治疗后伤口可彻底愈合,虽然时间稍长,但预后一般较好。若伤口出现溃疡易破,生长很快及霉菌样边缘等变化时应引起重视。
骶尾部藏毛窦主要是由于感染、久坐、肥胖、潮湿、皮肤破损等引起,因此应避免以上危险因素。注意清洁,保持局部卫生。避免长期久坐。清淡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肥胖。穿衣舒适宽松,避免局部潮湿,皮肤破损。
骶尾部藏毛窦反复破溃,经久难愈,会影响生活和工作。窦道内含有毛发,影响美观。骶尾部藏毛窦经久不愈可合并癌变。